综合动态
 

【社会实践】一条苹果产业链 带富延安洛川人

作者:文/郭婧雅 李碧君 图/杨佩晶 吴昕月         发布日期:2019-09-08     浏览次数:

     

  近期,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青年师生搭建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更广阔的舞台,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织开展“三下乡”系列暑期实践活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延安洛川苹果产业调研团,为进一步了解洛川县苹果产业的发展历程和产业现状、互联网+苹果销售新模式,解决洛川苹果品牌推广、品种优化等问题,8月29日,调研团队前往延安市洛川县开展实地调研。

  “中国苹果看陕西,陕西苹果看洛川。”延安洛川县地处苹果最佳优生区,将苹果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首选产业,连续制定四个“五年规划”等系列政策文件,促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走上了小苹果大产业的扶贫之路,带动地区农民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但洛川苹果仍存在着品种结构单一、生产成本加大、无袋栽培技术不成熟等问题,此外,洛川苹果销售形式以鲜果为主,相关加工产业发展不成熟。2018年,受冻害影响,洛川苹果产量及质量急剧下降。故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大背景下,其从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也亟需新的发展。

  本活动就 “新技术、新产业、新发展”的调研思路进行洛川苹果考察实践活动。

  第一步——洛川苹果“新技术”

  8月29日,全体调研成员来到了洛川县苹果管理局,受到了办公室主任张明的热情接待,简单交流后张主任便邀请全体队员就洛川苹果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了一次主题会议。

  会议上,张主任就队员们对洛川苹果生产、发展等方面的疑问进行深入浅出的解答,使队员们更深切认识到洛川县水文气候条件对洛川苹果独特口感的影响作用,及近年来洛川苹果品牌效益全国领先等发展势头迅猛等发展情况;随后向队员们重点介绍了洛川县苹果深加工产业如果酒、果醋、果干等产品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丰富产品多样性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张主任表示洛川苹果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障碍:近年来,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存在市场上售卖“洛川苹果”品质也良莠不齐等问题。

  针对洛川苹果发展的问题,队员们和张主任开展相应讨论:将部分土地承包给企业,进行企业加合作社加果农的规模化统一管理,苹果成熟后进行分级、分价销售;同时努力做好品牌保护,防止其他品系的苹果以次充好,影响洛川苹果在群众中的口碑。

  8月30日,调研队员走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洛川苹果试验站,该苹果试验站始建于2005年,占地10.5公顷,总投资1000余万元,主要致力于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示范,以解决洛川县苹果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洛川县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平台,为果农普及更先进的种植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由崔学长带领我们参观了苹果种质资源圃、品种选育区、栽培试验区、苗木繁育区、新品种与新技术示范展示区等田间试验示范功能区,队员们深入了解到试验站在新品种的研发、不套袋苹果的探索及有效利用肥料以减少环境污染等方向的科研进程,对试验站科研的各个方向及苹果产业发展前景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试验站也通过与日本、美国、新西兰等国的技术交流和合作积累先进方法,不断开展苹果新品种引进与选育、砧木筛选与繁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果品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与推广工作。

  通过走访洛川县苹果管理局和苹果试验站,调研队员不仅对洛川苹果从区域到产业、从生产到品牌的认识有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更体会到了政府和科技工作者为洛川苹果发展的明天更美、更好、更强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

  第二步——洛川苹果“新产业”

  调研活动第4天,全体队员来到洛川美域高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以苹果农资服务、冷链运输、市场营销为一体的苹果全产业链企业。目前该公司通过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已在洛川发展1650户果农加入了种植联盟,110个技术站长管理种植联盟的果农,四位农艺师为联盟果农提供技术服务,联盟果园面积达15000多亩。

  “美域高”品牌不仅被省农业厅授予陕西省优秀品牌,“美域高”苹果更是先后多次作为国礼致赠来访的外国政要,这都标志着“美域高”成为“洛川苹果”的代表符号,因此队员们的调研第二站来到洛川美域高。

  调研队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美域高两个产业园区,分别就苹果醋生产线、鲜果分选线和企业发展历程三个模块进行参观。

  参观过程中,队员们进一步了解到全球每年用于加工的苹果数量占总产量的23%左右,发达国家的苹果深加工量超过总产量的50%,有些甚至达到75%,而我国仅有12%左右。作为直接食用的想过在许多地区容易出现饱和,卖果困难、价格低廉,损害果农的经济利益,同时也阻碍了苹果产区地方经济的发展。

  苹果醋由鲜苹果压榨、酵母菌和醋酸菌发酵而成,含有苹果中所具有的的多种矿物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研究表明其具有消除疲劳、降低血压和瘦身减肥等功效。从苹果果醋出发,综合多种苹果深加工产品如苹果酒、苹果脆片等,长远来看,不仅能使陕西苹果产业做大做强,更能通过充分利用生物技术、发酵工程等多研究交叉,多产业联合,环环相扣,完成苹果资源综合开发的绿色循环过程。

  在苹果产业种植方面,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由洛川美域高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直接参股发起,果农参与成立苹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果园全程技术托管及订单合同农业模式托管果园,保证签约果农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

  在生产环节,聘请农艺师担任生产技术总监,聘请务果能手担任技术组长,负责督促检查合作社成员常规苹果生产作业情况,收集建立农资使用记录和质量追溯系统,以比市场价格低10%左右对果农提供统一标准的农资,组织开展各种技术培训。目的是保证所销售的延安洛川美域高苹果在形成订单后达到苹果生产系统全程可追溯,同时也是在用价格杠杆引导果农生产质量标准统一、全程可追溯的绿色苹果。

  通过走访洛川美域高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调研队员对苹果资源综合开发技术和循环过程有了立体深入的认识,即综合资源开发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引入生物高新技术,从而延长生产全产业链,最终实现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第三步——洛川苹果“新发展”

  调研活动第7天,全体队员走进阿寺村。距洛川县城14公里的阿寺村,是“洛川苹果之父”李新安的故乡,也是如今的中国苹果第一村。1947年李新安从河南灵宝用毛驴驮回200余株苹果树苗,栽植了洛川苹果“第一棵树”。2017年,全县苹果总产量90万吨,仅阿寺村的苹果种植面积就达285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上万元。经过70多年的发展,截至目前,洛川种植苹果种类已经达到40多种,洛川苹果种植面积达50多万亩,占全县64万亩耕地的78%;16.1万农民人均果园面积3.1亩,居全国第一,农民收入的95%来自苹果。作为中国苹果第一村,阿寺村处处充满了苹果文化,无论是墙上的壁画还是路边的铜像,甚至是每条小巷的命名和街道两旁的垃圾桶,都离不开苹果的主题。调研队员们走过苹果主题广场,看过壁画,更加明白了阿寺村的苹果发展历史和洛川果农们苹果种植、修剪、疏花、套袋等日常生活。

  在阿寺村,调研队员们进一步了解到洛川苹果文化理念,阿寺村依托洛川会议旧址和“苹果第一村”优势,在对李新安故居、旧城墙遗址、传统建筑、古槐树等历史文化遗迹保护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苹果文化、黄土文化、民居文化、饮食文化,以苹果产业为基础、苹果文化为载体、苹果交流为核心、“旅游+互联网”为渠道、果农增收为目标的思路,将阿寺村打造成“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收、冬赏雪”“记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的特色村组。

  同时,为了促进现代果业发展,洛川县始终坚持补齐产业短板,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最大限度释放生产活力,最广泛彰显产业综合效益,真正达到“建一个园区、兴一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

  洛川县政府近年来致力于推动栽培模式转型,已建成新型矮化栽培果园5493亩,建成集气象、生理、环境和控制等为一体的智慧果园1000亩,推进果业向省力化、高效化、智能化转型;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新建果园生产道路20公里,实施节水灌溉1万亩,配套果园现代化作业机械2300台(辆),全面提升现代化装备水平;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以国家级洛川苹果批发市场为中心,支持新建冷(气)库4万吨,总贮量达36万吨,引进法国4.0现代化选果线8条;对美域高醋饮、民友果干、亿民果袋、宏盛果框等10家加工企业进行改造提升,年总产值4.1亿元,配套加工能力大幅提升;开发休闲观光果业,建成了洛川苹果第一村、京兆万亩观光长廊、洛川苹果大观园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果业文化项目,旅游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通过十余天的走访调研,调研团对洛川当地苹果产业有了一个深入彻底的认识,并获得了第一手资料,深入了解了其发展历程,感受到了目前的“新技术、新产业、新发展”,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与肯定。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