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强国际交流力度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田洪圆 魏月媛         发布日期:2018-09-20     浏览次数:

     

  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食品科学与工程“3+1”国际化专业的建设,9月11-13日,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UNL)食品科技系主任Curtis Weller教授一行来我校交流,就“3+1”项目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课堂教学等方面开展了细致深入的交流和讨论。罗军副校长、国际处、教务处、学生处、食品学院相关负责人分别出席相关系列活动。

  优化资源配置  共促教育教学

  完善基础设施,增加活动室与阅读室,为外教和学生营造轻松、舒适的交流环境;优化信息化设备,完善各种教学设施;丰富课外活动形式,加强外语学习与培训。

  实现优质教师资源补偿,实现教师资源流动的长效性和持续性,促进动态平衡;提高教师待遇,通过提高课时津贴来均衡教师资源;实行教师交流制度,定期开展教师交流座谈,实现经验分享,资源共享。

  强化人才培养  提高培养质量

  强化教育督导,对运作程序、管理水平、教师教学、师德师风等方面开展常态化督导和细致考评;实施“捆绑式”考核,引导学生“抱团取暖”、共建共享。

  淡化应试教育,细化考核指标,平时成绩、课堂表现纳入学生综合考评。严格规范考试次数,严禁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积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改进教学方法手段,让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所成。

  改革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改善教学目标,由“教会、会学”转向“想学、享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享受学习过程;改变教学依据,由课本为主转向课标为主;整合课堂结构,由有限时空转向无限时空,打破固定时间、固定空间的教学方式,倡导生活化学习、碎片化学习、网络化学习、个性化学习。

  转变课堂性质,由知识教授转向展示体悟,深化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转化教师功能,由主导学习转向协助学习,继续推动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氛围;改革学习方式,由合作学习转向学习合作,倡导学生在网络技术背景下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校校之间多维度的资源性大联合。

  2015级“3+1”国际班学生通过在我校一系列的培养,已展现出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外语水平和思政素养。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7月,2015级国际班学生公开发表论文18篇,其中SCI收录外文期刊1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有6篇论文影响因子超过3.0。目前,有50名学生雅思成绩在6.0以上,其中1人雅思达7.5分,5人雅思达7分。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