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3日,本科生卓越国际第五党支部通过线上和线下形式组织党员学习《经典里的中国智慧平“语”近人(国际版)》,支部党员分享学习后感想。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同时,我们的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其经常会引用一些中国经史典籍当中的华章佳句,这不仅对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精准的阐释,而且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闪烁着新时代的思想光芒。在平”语“近人这个节目中,结合这些重要讲话,通过思想解读人和经典释义人的解读,给我们留下了印象的深刻,让我们耳目一新。而“平”语近人,也是因为这些话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融合。(胡欣雨)
在平民视角中描绘多彩中国。“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节目组重访总书记考察过的、与当期典故息息相关的典型性场景,采访中国普通人对典故的理解,以平民视角讲述当代中国的发展景象,将中国智慧、中国制度、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融入到真实的场景和故事之中,力争为国际受众呈现一个真实全面、立体多彩的当代中国。(陈鳞让)
习近平总书记把理论话语转化为生活话语,令人产生思想共识和情感共鸣。总书记特别注重家风家教问题,常用“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爱子,教之以义方”“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等典故来阐释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这一主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家教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吸收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刘小筱)
习近平总书记惯于用典、善于用典、精于用典,通过用典,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这些典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融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所要求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民族土壤、鲜明民族特色,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王萱)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与其引用是典故结合,通过邀请思想解读人、经典释义人的方式,与观众一起学习、领悟经典。经典释义人通过追溯典故的最初意义、后来的传播意义,并以历史中践行典故精神的具体人物为例,从理论到实践,细致阐释。思想解读人则集中阐释典故的当下意义,结合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及讲话的具体语境,从思想理论层面对讲话的精神进行分解与总结。深入浅出地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相连、精神相通。(刘成浩)
习近平总书记的用典非常平和朴实,但平中蕴奇、意味深长。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由衷热爱和深沉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应该保持足够的“温情与敬意”,因为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方面做出了最好的示范。(李熠伟)
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孝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优秀传统文化是哺育中华民族成长壮大的乳汁,是中华民族历经劫难、生生不息的根基,我们要进一步在传承和弘扬孝文化上凝聚最大共识,清醒认识到孝文化建设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巩固融合家庭、提升个人道德水平的必然需要,是惠及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是建设文明新化的必要条件,是推动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根基血脉和力量之源。(陈妍)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通过诵读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我们能够更真切地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许党许国的爱民情怀和夙夜在公的不懈斗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被广泛传播,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共鸣,就是因为在其言语中,深深浸润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透露出坚信着“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坚定立场。我们能从中体会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也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持。(王筱睿)
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风格是“亲近”,是“贴近”。亲近就有亲和力。习近平总书记无论用典还是讲道理,都善于说百姓话、家常话、大白话,语言朴实自然,让人感觉亲切亲和,也把深刻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易于人民群众接受。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说到,而且知行合一,让人既能明白道理,又能知道怎样去做。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的经典名句,就很好地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广大人民群众就很容易理解与运用,并努力争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王笑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的,一个个家庭幸福美满了,国家才会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古人讲“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可见家庭建设的重要性。当然,家也离不开国,没有国那里会有家,只有当国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繁荣富强了,一个个家庭才能平安,和睦,幸福,快乐,国是家的强大后盾。(孙铂洋)
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形成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合共生、穷变通久等一系列核心价值,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使中华民族得以在危急关头一次次化险为夷、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也使中华文化在面对外来文明时能够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不断自我丰富、自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正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兴盛,文化愈益成为民族复兴的支撑性力量。(刘苏楠)
在全球化文化背景中,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持,这些在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汲取与运用当中,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中国文化具有天人合一的自然禀赋,对于工业文明带来的一系列现代性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纠偏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人民的治人事天、治国理政和待人接物等生命实践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克服西方近代以来的一系列现代性危机提供解决问题的妙方良药。我们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包容的世界胸怀来建设当下的中国文化,但我们的文化核心必须是中国气派、中国风格。(晋如意)
三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稳部署并切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领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这份沉甸甸的治国理政答卷,凝聚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群众的浓厚情怀,将自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怀展露得淋漓尽致。(晏磊)
家风之道在于传承。家庭的最基本的细胞是人,一个人的德行的成长,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德行的成长。细胞健康肌体才能强健,强化家庭教育的作用,当每一个人都应当以敬畏的态度努力做一个好人,做好自己,家庭才会和谐,社会才会太平。(彭博)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更深入地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从“平语近人”中,我们既要读懂总书记的深沉情怀,更要见贤思齐,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张铭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