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下午,我院本科生临时党支部开展开展爱国主义观影活动,观看电影《夺冠》,以“电影党课”的形式,集体学习以“铁榔头”郎平为代表的中国女排运动员们所传递的女排精神。
电影最后一个夺冠片段无声落幕,三个小时仿佛眨眼间飞逝,仍觉意犹未尽,胸口仿佛有一团什么东西燃烧。从1981年到2016年,中国女排经历了从巅峰到低谷,又重回巅峰,全篇中在这近三十年前后的时间中,在几句重要的台词中缩影了中国女排的精神。(谢涵祺)
有人曾经问,女排精神是什么?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是一种不骄不躁、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它诠释的是"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遵法、团结友好、坚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陈艺)女排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她们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她们的这种精神,给予全国人民巨大的鼓舞。(单忆)但是女排总教练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还记得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中国队苦战5局,中国队逆转以3比2战胜俄罗斯队,夺得冠军。组织工作中时时有障碍,但处处有精彩,我们要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来战胜困难,以永不气馁的气势对失败说不,谨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坚持“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让新时代下的组织工作更加出彩。(王笑言)
80年代,女排精神鼓舞炎黄子孙,宣告着——中国人,不比别人差。影片展示了一幕是郎导显示自己的残疾人证,我们才知道原来郎导脖子以下已经没有一块好骨头了。她的默默付出,甚至后来放弃利益回到中国突破重重障碍带领女排再次夺冠都是应该被人们尊敬的。无数个知名甚至不知名为此默默练习却最后为了更好的团队发挥不能上场的女排姑娘们也都是值得尊敬的。(钟源萍)几十年后,女排精神似乎已被淡忘。“现在我们什么都有了,却失去了当时的热忱,现在即使中国再夺冠,也不会有人上街敲锣打鼓了”。人们逐渐失去了自我,一味追名逐利是因为自己的内心还不够坚强。(王僡人)人们觉得,一场比赛的输赢,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显然,这是因为我们国家强大了,我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处处受人欺凌,不用再拘泥于一场比赛的输赢——因为我们现在处处都能赢。但是,在全面获胜的同时,我们不能忘了我们的初心。(拜依辰)
有人质疑,说女排这种体育活动成了一种游戏,没有人在乎了。确实,当下对体育运动员的关注和体育赛事的追捧远不如流量明星,但一定有什么是不变的。我想郎平的话或许可以更好的解释这种变化。(杨帆)她说“为什么我们要用赢来证明自己?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 没错,看似上个世纪全国人民盯着某场比赛和比赛胜利后的全国大游行已经不复存在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不需要金牌了,而是祖国强盛了,中国人民的内心强大了,强大的民族自信心使我们能不拘泥于某场胜败。投射到自身,为什么我们在乎别人的想法,因为我们的内心不够强大,为什么我们不能坚持自己的梦想的,因为我们的内心不够强大。成为自己,学会生活,或许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终生学习。(费晟奕)
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看到电影里中国女排再次夺冠,仿佛又回到几十年前,现在每个细胞都是幸福的。女排精神从来都不过时,女排精神是我刻入骨子里的信仰,感谢这部电影的演员、导演和真正的运动员为我们更生动地诠释出女排精神,为我们呈现这热血沸腾的训练和赛事。(刘苏楠)“再难的逆境也决不言弃”“可以被打败但是绝不会被打倒”“哪有什么洪荒之力, 不过是在咬牙坚持”我们不仅为中国女排鼓掌,更要在工作中发扬女排精神。在不同岗位上,既要当好“一传手”“接应手” ,为社区工作凝神聚力、创造有利条件;更要当好“主攻手”,具备不畏艰险、敢啃硬骨头的勇气和胆量。把困难踩在脚下,把责任扛在肩头。(朱培琳)女排精神与家国历史的进程相互辉映,不断激荡出爱国主义与拼搏精神在新时代的梦想之光,我们同样要全力以赴地迎接挑战,对手越强大,我们越要自强,不断锤炼自身,勇于超越。(李默涵)更有精神励志鼓励当代年轻人:人最不愿意的就是年轻的时候对不起自己,年纪大了,才发现对不起的都是别人。杯子为什么可以盛水,因为它是空的。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这种精神更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当国歌响起的那一刻,总会唤醒一种刻在我们骨子里的精神,我们为自己的国家而战斗,即使困难重重,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永不言败,终将会迎来最后的胜利。(卢锞杰)
本次观影结束之后,党员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后感,表示收获良多、感动不已,更坚决表示今后要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爱国主义,家园情怀,用中国梦引领人生航向,坚定自觉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